- l* _, Q L: N4 D" Z( m2 l
储户告工行汇款直通车乱收费,100倍暴利社会影响恶劣,北京二中院近期开庭
- l0 M$ I `7 L" U
! N: Y% ^. M" N3 p 本报讯(记者刘薇)李先生在工行燕莎支行跨行汇款45万元,被收了50元费用。他认为按照规定,工行只应收15元,并以工行的“汇款直通车”业务违法收费为由,起诉要求对方双倍返还多收取的费用共70元,但一审败诉。昨天,此案在市二中院进行了二审谈话。(http://finance.ifeng.com/bank/yhlc/20110106/3160693.shtml详细报道请在百度或谷歌打“储户告工行汇款直通车乱收费”即可看到。)- {7 p- M. r% u; K4 V {& j
! Q! g. x( G0 X+ r6 @+ m 看完这则新闻,笔者偶然想到前几天另一则新闻“工行电子银行年交易额超200万亿”(http://finance.ifeng.com/roll/20101229/3129871.shtml)中工商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蔡东给笔者算了这样一笔账:通过传统的物理渠道办理业务,工行的成本是3.06元;通过电子银行,成本是0.49元。, A* i* m% k; I& R
- ^! S: L3 d; G0 C4 D 笔者震惊了!汇款直通车“按汇款额1%收取,最低1元,最高50”Vs0.49,期间相差100倍!这不是暴利是什么?! ~0 P8 L/ i5 X. g/ s
: A/ i2 v+ L$ j8 T( { 笔者又回头看了看李先生的诉求中坚称的收费标准和合法性分析,仔细挖掘了一下,发现:6 @$ g- k/ x5 K
2 O: |7 Z1 O( {5 o" I 1. 汇款直通车是汇款服务,属于汇兑业务,是执行**屏蔽**指导价格的(相关**屏蔽**指导价格文件有:(计价费[1996]184号、银发[2001]385号、计价格[2001]791号、银发[2007]154号)规)。其中银发(2007)154号第一条第四款规定:严格执行个人汇兑业务的收费标准。个人客户依托其银行账户办理个人汇兑业务时,银行应按计价格(2001)791号、计价费(1996)184号中的规定收取电子汇划费和手续费,不得向客户收取其他费用。个人客户未开立个人银行账户,通过交存现金办理现金汇兑业务的,银行应按照银发(2001)385号中的规定收取手续费。具体标准指开户个人按照5挡标准,汇划金额在1万元以下(含1万元)- 每笔收取5元;1万元以上至10万元 - 每笔收取10元;10万元以上至50万元 - 每笔收取15元;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 - 每笔收取20元;100万元以上 - 每笔按汇划金额的万分之零点二收取,最高不超过200元。 不开户个人按照1%,1-50块标准收取。
9 @7 x+ y: c3 t& g4 @/ A
7 t6 E( m* L V+ E# m' R* K- A 2. 工行向客户收取的是什么费用,后者!这是明显将大家都按照未开户的客户去对待。" ~: z6 |5 L' f/ e
) m: l, { Y0 f& R
有人可能会说,这是好事情啊,我最多交50元,而不是200了。这位看官,请问,您经常汇款是在250万以上吗?恐怕大家一般都是在1000到10万之间,也就是工行个人汇款最多收取费用10元,,而按照工行标准超出5000就50元了。2 r/ ~ z: S1 ~( Q
+ [. C& _. P7 f$ \ 嘿嘿,到这里我想大家知道一审中工行为什么要故意在“对公不对私”上这个与本案无关的非焦点上坚持了---掩饰其按照**屏蔽**指导价中对开户客户的收费标准!(一点题外话:更黑的是邮储,每次最多汇5000,汇2万就得200块,专欺负农民工啊!)" J' Y7 J, P/ i x" ~
( r: j ~) W7 P3 A) }/ ? 此案一审中工行称:收费“已备案”,收费有依据,合法!而法院也….(此处省略2万字,哈哈),支持银行收费合法,判储户败诉。所以也是多例告银行案件不能赢的原因。5 f7 l3 D o- T
9 r' N- v' q5 y J E
收费银监会备了案,但备案是否就是对合法性的确认?联系董正伟告工行一案(http://news.sina.com.cn/c/l/2007-05-09/154912948373.shtml),笔者发现并非如此。董案虽然最后二审败诉,但败是败在程序上,由于董是在二审后才拿到国务院调解书的,案件已定定性,判决已生效。
5 z5 s1 S4 W2 R, w* {/ A % u0 L, X& x& P6 f
而李先生此案中,假设北京二中院仍旧“照判不误”,则是无视国务院行政调解书(http://news.hexun.com/2010-12-30/126504381.html)对“备案不是对收费合法性的确认”这一“公文书证”,是直接对国务院的“视而不见”了!
) y3 p6 A! M$ j+ ]) I
1 ?+ |; C) I+ K `/ T1 g0 R
G K' e9 a9 V 笔者又查阅了个大银行网站的收费标准,发现一个规律:大的国有银行,一般从工行的收费标准(中行正向工行标准看齐,哈哈);股份制银行,有的按照**屏蔽**指导价(即5挡),有的按未开户价格;唯一例外的是外资银行---齐刷刷执行**屏蔽**指导价格!! A* _- `0 U% [5 V# `
% w9 [0 I1 a* N1 K5 h 准备搁笔的时候,笔者又看到另一篇报道“新规至今没下文 监管成银行乱收费的“保护伞”?”至此,笔者要晕倒了!
2 s, l3 `: p" ^: \6 t6 r $ N; }/ I9 T) a/ C9 S( S& w5 _) l
原来,过去消费者败诉的个中逻辑是:
5 {/ T5 v$ V4 o- P" |# ] , `" |+ z! J! J
银行:我收费有银监会备案,收费合法,你老百姓爱咋理解就咋理解,不行你告法院去!3 e& `$ D) N! L9 H+ P( A
4 P+ S: K6 Q( @1 k
银监会:银行收费和我无关,合法与否法院去判!
& @, N$ Q2 [% n1 v
' R6 K' ~+ c. h- H 法院:人家银行收费收费备案过,我不能判违法啊,你老百姓爱咋告就咋告!
! D* C; ^6 U4 j2 H9 \ a - K2 X, s, x1 b5 t8 L; }
但是,今天不一样了!国务院已经出过调解书了,对银监会的备案进行了定性:备案不是对收费合法性的认定!这也是本案的公文书证,想必法院银监会谁也不敢乱去推翻。这下可热闹了,银行将皮球踢给银监会,银监会踢给法院,法院无法再踢了,要踢就是踢国务院了!! J- p) U1 ?8 ]
等待李先生案件进展,等待二中院能向审贪官一样公正审理此案。+ J0 \' Z6 [; v) u4 K1 Z
& m; [* G( y4 R! D 7 U5 [* X# g y- d1 \
从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社会的角度讲,工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蔡东“不小心”暴露出来的0.49元成本,和动辄收费50元相比,是不是100倍暴利?我想大家是有判断的,当然,希望二审法官也能有良心判断!
& p7 @) ?& z$ t* _, J& h 9 R* j/ T) n5 w6 [( [
暴利了,违法了,财产被侵犯了,视而不见了!周而复始?!真心祝福李先生这次能赢!
: I$ N) P8 o' }, D+ o1 f
6 U, j! f ^2 _' M 李先生,我挺你!
1 C5 C ~7 v' H" U A原帖:http://www.tianya.cn/publicforum/content/law/1/276663.shtml4 K3 F4 k; z! k9 U9 B8 q9 k, C
|